据日本《产经新闻》3月30日报道,东京电力公司预计通过海底管道向离岸1公里处的近海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目前已确定方针,预计将于今年四月中旬开始着手管道放水口的修建工作。
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方面为持续冷却核反应堆而导致大量核废水产生。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做出决定,计划于2023年春季前后将核废水过滤和稀释后排放入海。东京电力公司计划通过海底管道,将核废水排放至近海约1公里处。据报道,东京电力公司称将从福岛第一核电站5号和6号机组东侧附近挖通海底岩层并在其中插入管道,处理水将在未设定渔业权水域进行排放。
据此前报道,福岛一核产生的污水已通过“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去除了氚以外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质,作为处理水保存在储罐内。东电将在确认氚以外放射性物质低于标准值的基础上,用海水稀释100倍以上,使每升的活度低于1500贝克勒尔再进行排放。
《产经新闻》报道称,为铺设管道做好准备,东京电力公司将对相关海域进行磁力勘探等。据悉,目前海底隧道的建设尚停留在地面工程,此次海底的修建工作开始后,核污水排放的准备工作也将正式开展。
针对处理水排海计划,目前日本国内外均存在质疑。据日本广播协会(NHK)30日报道,福岛县和宫城县的多个民间组织于当日向东电及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一份18万人的联合署名,称处理水排放计划仍未得到民众及国际社会的理解、且会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希望谋求除排放以外的其他处理措施。
据此前报道,日本政府曾于去年底与东电公司就福岛“风评”被害影响制定赔偿标准。风评被害是指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福岛当地的农产品、海产品等因为核污染威胁而名誉受损,失去市场竞争力。
此外,目前日本政府正计划强化对处理水排海的监管工作。NHK报道指出,日本政府相关机构于3月30日通过会议确定,将大幅增加核电站附近的氚浓度监测点,由目前的12个增加至54个。在当天举行的日本环境省和东京电力公司等的视频会议上,相关方案获得了认可。
作为日本的邻国,中韩两国都反对核污水排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表示,太平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目前,中韩两国仍然对福岛等受核事故影响地区的部分食品采取禁止进口措施。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